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四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往欧洲,对欧洲社会有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与欧洲相比,15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李约瑟难题”的成因。
(3)材料四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元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清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清 | |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四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往欧洲,对欧洲社会有哪些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与欧洲相比,15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李约瑟难题”的成因。
(3)材料四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2.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6分)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6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6分)
2.单选题- (共16题)
3.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师夷长技以自强” |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4.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5.
吴鑫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人物画 |
B.花鸟画 |
C.文人画 |
D.山水画 |
9.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① ② ③ 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④③② |
10.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11.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
13.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15.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18.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3.选择题- (共2题)
19.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提出以下猜想,并通过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她的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沉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