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经历了艰辛、曲折。阅读下面图片,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四幅图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2)概括指出这些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的最主要共同点。
(3)说出图ABCD所宣传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A.《海国图志》 |
B.《时务报》 |
C.《民报》 |
D.《青年杂志》 |
(2)概括指出这些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的最主要共同点。
(3)说出图ABCD所宣传的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 (共29题)
2.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 |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
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 D.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
3.
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4.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5.
下图为扬州八怪中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绘画属于一下哪种类型


A.文人画 |
B.汉代帛画 |
C.山水画 |
D.民间绘画 |
6.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文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科学复兴的手段……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
B.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
C.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D.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
10.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12.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13.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
B.扬中抑西 |
C.扬西抑中 |
D.无法相通 |
14.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
C.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
D.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文言文、汉字等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
16.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蔡元培 |
B.前期的指导思想是科学与民主 |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D.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
19.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20.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2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
D.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
22.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
B.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
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
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
24.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文章发表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5.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D.宣传新三民主义 |
26.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实业救国思想 |
27.
***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30.
对于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要学习俄国革命,另一方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推断孙中山主张
A.学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B.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 |
C.学习苏俄的革命精神 |
D.以俄国革命为鉴,放弃暴力革命 |
3.选择题- (共13题)
33.
青藏铁路通车后,进藏游客大幅度增加。假如你有机会去西藏旅游,在饱览奇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士人情时,你还应该注意( )
①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尊重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尊重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 ④不购买当地特产
3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2),B(﹣2,0),C(1,0),分别以△ABC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EF与ACGH,则直线FH的一般式方程为{#blank#}1{#/blank#}
41.
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