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4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23

1.单选题(共6题)

1.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
2.
民国时期某教科书写道:“第一本用活版印出的重要书本,则是在一四五四年出版的《圣经》。……但既有活版印刷术,便当有适宜的纸料,否则书籍仍不从增加起来。……后来中国的棉纸,被阿拉伯人引入了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各处……把文艺复兴的种子,散遍于穷乡僻壤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为(    )
A.中华文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
B.民国时期对西方的认识浅陋且不科学
C.智识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欧洲思想解放
D.印刷术发展是造纸术革新的必要前提
3.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4.
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属于“排在第二”的著作是(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 D.《水浒传》
5.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A.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B.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C.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D.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