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汴北三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48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4/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在秦汉、宋明、清三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2.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影响。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科技成果从发明到运用有什么特点?这些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2.单选题(共17题)

3.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如果你是洋务派,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你将得出的结论是(    )
A.闭关自守B.完全西化
C.中体西用D.推介中国文武制度
4.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5.
与文艺复兴不同,启蒙运动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是由一种欲构筑富有创造性的理论的信念所驱使,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的、全新的思想,崇尚科学知识是其核心,坚信人的理性能够借助于“科学方法”去探究把握自然法则(包括人的本质的法则)。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分野的重要标志
B.启蒙运动推崇通过理论创造而不是模仿传统来推广理性思想
C.启蒙运动基于科学革命的重大突破而强调科学与理性的结合
D.关于社会自我运行的基本法则的可认识性是启蒙运动的信条
6.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反对世俗的物质享受
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
C.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D.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
7.
苏格拉底与人交谈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启发引导
B.平等相待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9.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0.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11.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因时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人定胜天、天遂人愿
D.重农抑商
12.
古代中国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一诗一词一曲一小说的变化过程。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13.
马克思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是指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4.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亊情。这主要说明
A._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B.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
D.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15.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16.
下列文献中宜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孔子改制考》
B.《文学改良刍议》
C.《庶民的胜利》
D.《资政新篇》
17.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书”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议》
18.
洋务派与维新派的相同点有 ①向学习西方②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③变革封建制度④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19.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
A.三民主义
B.旧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新三民主义

3.选择题(共1题)

20.在氧化还原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当生成0.5mol 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