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3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4

1.判断题(共4题)

1.
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主张引进欧美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2.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3.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4.
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二 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規则。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6.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

3.单选题(共27题)

7.
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9.
文艺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风格。下列创作风格与其对应文艺作品,不匹配的有
①斯达尔夫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巴黎圣母院》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苹果车》
③沃塞尔“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向日葵》
④莫奈“光是画中的主角”——《格尔尼卡》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1.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A.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B.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C.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D.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12.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13.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
A.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的宗教改革运动
C.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的启蒙运动
14.
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该著作阐述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学说
C.天赋人权学说
D.进化论学说
15.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6.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体现上述书法特点的是
A.
B.
C.
D.
17.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元曲属于高雅艺术的一种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城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18.
19世纪初,在一位名人的讣告中提及该名人的发明“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他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并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西门子——发电机
C.爱迪生——电灯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量子论
20.
“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其中涉及19世纪的学说当指
A.进化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体系
D.量子论
21.
“黑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理论的提出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B.该理论指出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C.该理论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
D.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22.
20世纪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人们能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
B.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
23.
下图是 19 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24.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25.
晚清名士林琴南对一刊物(文章)的攻击集中于两点:一是“覆孔孟,铲伦常”;二是“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学”。你认为他攻击的最有可能是
A.《民报》
B.《新青年》
C.《焚书》
D.《庶民的胜利》
26.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厉害。……有了这种‘觉悟’,遂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酿成此次“学潮”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C.魏源“师夷”思想的宣传
D.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27.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这“潮流”是指
A.民族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民主和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
28.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晚清这副对联反映了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顽固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革命派的批评
D.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29.
***在纪念***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30.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这三大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些会议上?
A.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B.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C.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八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32.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杨利伟
33.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4.选择题(共4题)

34.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 {#mathml#}3{#/mathml#} ﹣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 {#mathml#}3{#/mathml#} 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的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并求出所需要的时间.

35.解方程

①x﹣40%x=12

②15x﹣30=15

③0.5x+ {#mathml#}12{#/mathml#} x=6.

36.《论语·子路》篇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上述推理用的是(  )

37.《论语·子路》篇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上述推理用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