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一文中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他的早期人口思想:“盖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志矣,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上则仕途雍塞,下则游手而嬉,嗷嗷之众,何以安此?”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谨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溃裂四出,为毒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改革的思想改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百兆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为患”,而是可以作为“发奋为雌,无敌于天下”的宝贵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的有利条件。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不仅不同意当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认为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要把智力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国民新道德的教育作为培养革命建设人才的教育方针。——摘编自《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摘自《论语·季氏》
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摘自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摘自《论语·季氏》
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摘自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民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6题)
4.
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人思想价值观念的落后 | B.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C.洋务运动已经取得较大成功 | D.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瓦解 |
5.
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A.小篆 |
B.楷体 |
C.行书 |
D.草书 |
6.
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
8.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历史伟人的特殊经历 |
B.基于国情的科学分析 |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
D.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
10.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
C.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
11.
***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12.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产生的,带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色彩。最能体现这一色彩的是
A.反帝反封建 |
B.谋求民族解放 |
C.实行耕者有其田 |
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13.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D.学习西方,托古改制 |
14.
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原则之一——“图难于其易(注: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避实击虚”曾经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理论。该学者得出的结论依据可能出现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
15.
孙中山在1924年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
A.提倡实业实现共同富裕 | B.提倡实业实现平均大同的理想 |
C.倡导国共合作实现社会主义 | D.实业是实现富强的不二选择 |
16.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费孝通曾经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C.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 | D.21世纪初美国单边主义 |
17.
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下列对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64年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
B.l967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
D.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 |
18.
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B.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
C.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
D.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