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3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该派别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结合材料二与此派别的主张,分析材料一派别认识的不足在哪里?
(3)材料三中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单选题(共29题)

3.
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5.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杂志封面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见图).探究其原因,应该是他: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的友好发展
②启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③支持和倡导经济特区的创办
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6.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7.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期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雕版印刷的书籍
③陶瓷花瓶
④临摹的《女史箴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
8.
周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9.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魏晋书法。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10.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下列能够反映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有
①传统科技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
②《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命运
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京城的繁华
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
13.
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
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B.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C.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D.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15.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16.
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
17.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18.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9.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20.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21.
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A.契约立国B.以法治国C.君主立宪D.人民主权
22.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中国近现代思路历程是
A.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东学西渐不断西化的过程
C.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23.
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24.
某会议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指导下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统治
C.新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25.
(题文)***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解放思想
D.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6.
下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作,1978.10.24)对漫画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图中出现的文字:①解放思想,进行新的长征;②因循守旧)
A.总路线指引“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B.邓小平南巡讲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
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启思想解放浪潮
27.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与史观。“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史观”是人们分析、认识、评论史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属予史论的是(  )
A.1911年10月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
B.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清朝覆灭
C.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D.辛亥革命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28.
近代以来,优秀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的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9.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了顺应这种世界潮流,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并和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那么国共之所以能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30.
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五大内容的是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31.
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
A.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野史不如正史完整
C.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正史比野史更可信

3.选择题(共1题)

32.

Lucy doesn't have ________ eraser, but Lily has 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