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展课课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129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9

1.简答题(共1题)

1.
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的发展史上,民族T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请回答问题:
(1)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分析,指出中国近代民族T业的基本特点。
(2)国民政府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民族丁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列举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两个重要事件。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材料一近代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单选题(共10题)

3.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4.
阅读1916--1922年日本棉纱输华消长比较表。表中日本棉纱输华价值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价值(千日元)
占日本输华总值百分比
1916
63843
33.1
1917
85801
26.9
1918
86366
24.0
1919
84118
12.8
1920
81060
19.4
192l
47113
16.4
1922
62185
16.3
 
A.受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影响
B.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日本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D.日本失去独霸中国的地位
5.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6.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己增至375,……。据此分析其主要作用是( )
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
7.
1904年,上海商人朱爵谱打算在海门设厂,张謇利用自己的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身份,两次上书商部,说朱爵谱“因羡生贪,因贪生妒”“利令智昏,无理取闹”,要求商部命令朱爵谱“另行择地”。结果,朱爵谱被迫放弃计划。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B.张謇借助封建官府势力垄断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D.封建势力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8.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9.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浪潮都(    )
A.动摇了专制王朝的统治B.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10.
“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不包括
A.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政府实施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民众抵制洋货的斗争
D.重视发展轻工业
11.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12.
(题文)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