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材料二三大改造期间,曾有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的资本家说:“五年计划开始了,全国兴建了许多大工厂,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一切实现得比梦想还要快,多么令人鼓舞!没有共产党,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哪能有今天?”
材料三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材料四2003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之际,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素帕猜接受采访时说:“回顾中国经济这两年的表现,我想它超出了我以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丰厚利润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何主要成就?
(3)材料三中的第一批经济特区除深圳外还有哪些?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中,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1题)
3.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
C.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
D.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
4.
胡耀邦在1977年12月2日的中央党校党委会上明确提出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还要看实践,要用真正的毛主席思想,通过实践检验分析。这一讲话
A.标志若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 |
B.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
C.开始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
D.为思想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
5.
1978年,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签订贸易协议时,遭到了媒体的指责,说这是“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洋奴哲学”。这表明( )
A.左的思想依然存在 | B.中美关系十分紧张 |
C.国人爱国热情高涨 |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
6.
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
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
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
7.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8.
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股权多元化;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下列史实出现于第二阶段的是
A.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
B.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10.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干部人人会背一段列宁援引的恩格斯语录,“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若有人前来质问土地出租,他们就流利地背诵给那些人听。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
A.深受意识形态的干扰 |
B.以新经济政策为模板 |
C.考验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
D.遭到大多数国人反对 |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主要“新”在: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③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④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③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④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