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到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材料二 2012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81.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中的现象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到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材料二 2012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81.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中的现象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2.单选题- (共13题)
2.
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
A.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
B.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 |
C.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 |
D.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
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
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A.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 |
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
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
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
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体耕种 |
B.农民所有 |
C.无偿使用 |
D.个体耕种 |
6.
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
7.
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当时
A.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
B.中央已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
C.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 |
D.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 |
8.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 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
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 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
11.
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总结江苏常州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以后,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是为了
A.变更分配方式 | B.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C.增强企业活力 | D.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多次重大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以下会议和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B.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C.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D.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
13.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产品。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 |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