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9年,因不满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分配给当官僚的股东,怡立公司交际员张庭璧与高级职员李墨卿决定创办一个真正的民营商业煤矿。李墨卿在北京上下打通关节,费了无数的口舌,终于办成了矿照。张庭璧用房产证和地契做抵押,办理窑场占地事宜。经过三年的筹备,民国二年(1913年),由李墨卿为总办、张庭璧为主要股东的“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农工商部批准,终于成立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工业用煤量开始大增,加上平汉铁路畅通,为煤炭的销路提供了便利,中和公司虽是土法生产,也有不赀的利润。次年,公司又进行了改组,矿区面积达到6方里320亩5方丈。
——摘编自李春社《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
材料二1987年峰峰局重新核定了承包基数,补充修订了九项经济政策,下放了六项权力,增强了矿、厂的压力和动力。根据《企业法》精神,分别对其所属工业生产单位、医院实行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部分离任矿、厂长进行了任期终结审计,初步形成了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终结审计制“四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在推行吨煤工资包干的基础上,结合本局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吨煤工资与效益挂勾部分比重,使吨煤工资和奖金分配紧紧与产量、利润、质量、销售、效益、进尺、安全、定员、多种经营集体经济等九项指标挂钩,其中一项完不成任务,就要扣除吨煤工资或奖金的一部分。
——摘编自《峰峰煤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峰峰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积极作用。
材料一1909年,因不满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分配给当官僚的股东,怡立公司交际员张庭璧与高级职员李墨卿决定创办一个真正的民营商业煤矿。李墨卿在北京上下打通关节,费了无数的口舌,终于办成了矿照。张庭璧用房产证和地契做抵押,办理窑场占地事宜。经过三年的筹备,民国二年(1913年),由李墨卿为总办、张庭璧为主要股东的“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北京农工商部批准,终于成立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工业用煤量开始大增,加上平汉铁路畅通,为煤炭的销路提供了便利,中和公司虽是土法生产,也有不赀的利润。次年,公司又进行了改组,矿区面积达到6方里320亩5方丈。
——摘编自李春社《近代峰峰煤矿史述略》
材料二1987年峰峰局重新核定了承包基数,补充修订了九项经济政策,下放了六项权力,增强了矿、厂的压力和动力。根据《企业法》精神,分别对其所属工业生产单位、医院实行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部分离任矿、厂长进行了任期终结审计,初步形成了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终结审计制“四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在推行吨煤工资包干的基础上,结合本局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吨煤工资与效益挂勾部分比重,使吨煤工资和奖金分配紧紧与产量、利润、质量、销售、效益、进尺、安全、定员、多种经营集体经济等九项指标挂钩,其中一项完不成任务,就要扣除吨煤工资或奖金的一部分。
——摘编自《峰峰煤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峰峰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积极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根据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根据材料三指出“变”的具体措施。
2.单选题- (共10题)
3.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忆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了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
B.农村生产技术的伟大变革 |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
D.农民获得了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
4.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
B.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C.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生产积极性 |
5.
2006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当年18个按手印成员之一的原村长严俊昌说:“承包制只能解决温饱,并不能带来富裕。”这表明农村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符合国情 |
B.当年小岗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 |
C.经济体制改革要与政治改革相互配套 |
D.实现农村富裕需要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 |
6.
1978年12月13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可口可乐生产和销售协议。对此,上海媒体却指责此举是“卖国主义”、“洋奴哲学”、“打击民族工业”。这主要表明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尚未得到落实 |
B.“左”倾思想还没有得到完全扭转 |
C.民族工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受到威胁 |
D.中美两国敌对关系尚未有效改善 |
7.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
B.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8.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政企分开,建立股份有限责任制 |
B.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D.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
9.
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的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
A.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
B.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 |
C.国有工业的所有制得到优化 |
D.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
10.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牵挂着党和政府的心,终于有一天,我们政府实现了这一梦想。”那么这一问题的基本解决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 |
D.20世纪80年代末 |
11.
(题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