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C.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2.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C.交通通讯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3.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提出的主要根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
4.
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淡色”。他指出,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其依据之一是中国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普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5.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
6.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
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
B.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在对英作战中彻底地失败 |
C.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
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 |
8.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
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
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 |
10.
《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
11.
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12.
“等到自强、变法、拳祸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方案
A.有利于挽救清朝统治的危机 |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是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
D.寄托了解决民族危机的新希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