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2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伽利略的科学纲领……确实是富有革命性的,而且,它还包含了有可能会影响所有科学的方法和结果……伽利略做出了大量发现,不过,他的革命活动主要在以下这四个独特的领域著称于世,即望远镜天文学,运动原理和运动规律,数学与经验的关系的模式以及实验科学或实验法科学。伽利略在另一个领域也很著名,这第五个领域就是科学哲学,然而,伽利略在这方面颇具革命特征的思想,都包含在实验科学和数学与经验的关系方面了。许多证据都可以证明伽利略在运动学领域进行了富有革命性的工作。
材料二 时常有人断言,牛顿把诸如开普勒、伽利略或胡克等科学家们完全不同的思想或原理汇集在一起,并对它们进行了综合……18世纪的让・西尔万・巴伊写道,“牛顿推翻或改变了所有思想”,他的“哲学导致了一场革命”……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美]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伽利略在科学领域做出了哪些“富有革命性的工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科学成就与思想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3.
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4.
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B.彻底冲破传统思想束缚
C.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D.体现近代民主思想萌芽
5.
先秦诸子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C.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D.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7.
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泰斯勒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8.
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9.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材料旨在说明启蒙运动
A.更加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
B.用理性照亮近代发展道路
C.追求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D.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制度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体现的原则是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分权制衡
D.民主共和
11.
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而康德却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思想自由
B.推翻专制
C.人身自由
D.主权在民
12.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主张“认识人自己”,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体现人文主义B.注重道德与秩序
C.强调理性至上D.对神持否定态度
13.
苏格拉底每天站在雅典街头和人们讨论,不断地要求人检讨自己所持的各种观念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他教人不要盲目地接受既有的道德或行为的准则,而用自己的理智来重新下判断。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开启雅典的精神觉醒B.认为雅典道德沦丧
C.推崇理性与思想自由D.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14.
达·芬奇曾在笔记中写道:“艺术家必须留意到,当人们受到强烈的心理震荡来不及思考时那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姿态。”他的画作即使取自宗教题材,也能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最能反映上述思想的画作是(  )
A.《最后的晚餐》
B.《蒙娜丽莎》
C.《西斯廷圣母》
D.《大卫》
15.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政权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说明
A.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B.古代小说全部源于市民生活
C.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比较普遍
16.
有学者认为:“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史实未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王冕的《墨梅图》强调个性,追求意趣
B.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C.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的市井生活
17.
19世纪的物理学领域建立了“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殿堂”,但仍存在“乌云”,后来出现了“驱走乌云的太阳”。其“太阳”指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B.马克思主义学说
C.爱因斯坦相对论D.达尔文进化论
18.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倡导多元文化观念B.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C.全面否定传统文化D.担忧西方文化冲击
1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说明魏源
A.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D.看到了中西制度的差异
20.
1905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C.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