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6题)
2.
从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到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
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 |
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 |
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 |
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 |
3.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
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
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
4.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5.
1953年7月27日,《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订。签约双方在协定中明确规定:“为保证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双方军事司令官兹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后的三个月内,分派代表召开双方高一级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等问题。”据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促成了中国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的出现 |
B.为新中国走上国际大舞台奠定基础 |
C.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
D.宣告了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破产 |
6.
下表为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
时间 | 活动 | 结局 |
1928年 | 中国与比、意、丹、葡、西签订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 执行 |
1941年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废除与德日意的不平等条约 | 执行 |
1942年 | 多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进行谈判 | 未果 |
1943年 | 中国与美英多国签订新约,废除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运权、驻兵权等和(辛丑条约》 | 执行 |
A.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
B.从法理上结束了列强在华特权 |
C.通过法律手段抗击外国侵略 |
D.积极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