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孔子聚众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
材料二 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随意猜测,固执己见,孤陋寡闻,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材料三 清康煕帝为孔庙大成殿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7题)
2.
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时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先天不足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思想解放是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3.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4.
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康德 |
D.卢梭 |
5.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 B.甲乙都正确 |
C.甲错误,乙正确 | D.甲乙都错误 |
6.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7.
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历经90多个春秋,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之所以伟大,最根本的原因是
A.从根本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
C.引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繁荣 |
D.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纠正所犯错误 |
8.
有人在评价***时说:“综观中国历史,他是目前最伟大且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这句话反映了***思想能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C.总结以往经验教训 |
D.***的革命实践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