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展(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117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玩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相应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0年,姜俊彦留学日本归沪,在上海开设大中华工场,用进口原料生产彩色乒乓球、洋囡囡等玩具。随后,先施、永安等大型百货公司也自设工场,仿制、销售英国货荡马、童车,并有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作坊。这些作坊看到利润可观,于是相继脱离先施等公司,独立设计研发生产玩具,并逐渐发展为儿童玩具的制造工厂,从业人数近百人。
上海爱国玩具厂诞生于1919年,以“赤心爱国牌”作为商标,专门制作铁皮机动玩具。爱国玩具厂于19世纪20年代生产的铁皮鼓,印有“勿忘国耻”字样。
1931年,上海市有玩具厂43家,从业人员近千人。1934年,康元制罐厂设立玩具部生产金属玩具,雇工100多人,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制造厂。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康元制罐厂被日机炸毁,一批中小玩具厂也先后倒闭。1949年5月,全市有玩具厂约3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单选题(共7题)

2.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3.
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4.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信息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解。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5.
根据下面漫画《灾星图》的画面信息判断,这幅漫画应作于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大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
7.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处于
A.A—B段B.B—C段
C.C—D段D.D—E段
8.
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