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18题)
2.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3.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
A.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
B.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
C.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 |
D.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
4.
1902年,梁启超指出权臣于国有利有弊,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以宰相为例,宰相与天子共治天下,而非天子之私人,相权之尊类似近代之立宪国。梁启超此言旨在
A.提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B.否定丞相制度的历史作用 |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D.为袁世凯掌握国家权力辩护 |
5.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上述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小篆 |
B.楷书 |
C.隶书 |
D.草书 |
6.
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家思想,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人物。下列选项跟朱熹相关的是
A.融合佛教、道教、法家的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
B.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
C.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是天理并提出天人合一学说 |
D.提出格物致知进而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
7.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B.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 |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
8.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 |
B.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 |
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 |
D.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
9.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
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
10.
当爆发于18世纪的这场运动使“宗教、自然观、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时,它所产生的重大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欧洲对罗马教廷的迷信 |
B.促进了欧洲人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
C.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 |
D.彻底摧毁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
11.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强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人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苏轼也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文人绘画
A.擅长实体描绘 |
B.追求得意忘形 |
C.注重诗画结合 |
D.贴近百姓民生 |
13.
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指出:“上帝正是以自然律来治理世界,而在物种起源的问题上,这个自然律就是自然选择。”这表明达尔文
A.借助基督教神学宣传进化论 |
B.用自然选择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 |
C.推动了当时欧洲人的思想解放 |
D.旨在维护基督教神学的正统地位 |
14.
格兰特在《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中写道:“研究物理世界意味着研究上帝的创造物,研究上帝则意味着了解世界。追求、发现、阐明自然规律的效果,足以显示上帝造物之奇妙与思虑周详,这一神学动机为整个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大的驱动力。”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影响了人类价值取向 |
B.基督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
C.科学研究促使人类思维转变 |
D.科学研究否定了宗教神学 |
15.
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管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他说:“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C就是创造和智慧。”材料中“大师”的主要贡献是
A.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B.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C.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D.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
16.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
B.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
18.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法子,绝对是两样,“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他的主张
A.忽视了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性 |
B.找到一条合适国情的救亡之路 |
C.实质是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
D.促进青年觉醒,瓦解了传统文化的社会根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