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西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1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
(3)与材料三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有何新发展?
(4)综上所述,你认为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独秀文存》
材料三: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启蒙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着眼点有何不同?其中隐含着二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持何态度?

2.单选题(共21题)

3.
下列交通工具中,在动力的使用方面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紧密关系的是
A.汽船B.汽车C.飞机D.磁悬浮列车
4.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力。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6.
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B.资本主义萌芽
C.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D.思想家们的努力
7.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8.
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的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活字原料丰富
B.服务对象广泛
C.技术逐渐进步
D.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9.
1879年,纽约一家报纸专门为某项发明报道:“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它赞叹的是
A.电话
B.电报
C.发电机
D.电灯
10.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说的是
A.相对论的提出
B.量子论的提出
C.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D.万有引力定律
11.
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触动欧洲人文精神产生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2.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13.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14.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15.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C.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D.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16.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紧急问题。这说明他
A.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
B.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教世良方
C.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D.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17.
***特别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必须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C.代表工农阶级的根本利益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18.
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9.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A.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问题
B.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
D.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问题
20.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引进美国新经济
21.
“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核垄断
B.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C.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2.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此决定
A.是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B.有利于“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3.
有人在描述一种写作风格时说:“在艺术创作上,它想象奇异,梦境、幻境时常出现。它总是充满了激情地展示生活内容和表现理想,这种饱和的激情有时如火山爆发,有时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这种文学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