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修)人教版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08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12/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材料一) 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与工业革命的关系。(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任举一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5分)
2.
(14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2分)
3.
基于自然的人的平等权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两。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 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一《亚里斯多德全集》第9卷《政治学》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也说人是天生不平等的,有人生而为奴,有人生而为主。……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且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垒体最大的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自由和平等。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将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一《历史必修3》(人教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相悖之处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三中卢梭的说法,阐释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因。
(3)卢梭是否赞同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运用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论证。
(4)据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称,中国的整体不平等是所有资料国家中恶化较快的。依据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为我们改变这种不平等提供了怎样的思想资源?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图改变这种状况?
4.
(材料一)该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5.
(材料一 )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由此开创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单选题(共8题)

6.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工业革命
7.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在这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A.信仰自由B.教随国定C.反对宗教信仰D.因信称义
8.
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至秦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D.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9.
图9是一张历史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10.
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11.
该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对该名人产生影响最大的近代西方进步思想是:
A.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B.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C.生物进化论D.天赋人权
12.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3.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3.选择题(共12题)

14.

 依据下列物质的用途填空(填字母)

A.活性炭  B.石墨  C.生石灰  D.小苏打

(1)  {#blank#}1{#/blank#}制铅笔芯.

(2)  {#blank#}2{#/blank#}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3)  {#blank#}3{#/blank#}去除冰箱异味

(4) {#blank#}4{#/blank#}作食品干燥剂.

15.已知等比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 Sn=3n+r ,则 a2+r= {#blank#}1{#/blank#}.
16.

  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

 Cu

 在空气中灼烧

B

 CO

 CO2

 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CO3

加足量的水、过滤

17.

 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lank#}1{#/blank#};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blank#}2{#/blank#}.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 {#blank#}4{#/blank#};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 {#blank#}5{#/blank#}(写一点即可).

18.

 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lank#}1{#/blank#};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blank#}2{#/blank#}.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 {#blank#}4{#/blank#};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 {#blank#}5{#/blank#}(写一点即可).

19.

 某同学设计了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 {#blank#}1{#/blank#};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blank#}2{#/blank#}.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lank#}3{#/blank#}.

(3)铁架台是由铁合金制成的.铁的合金包括生铁和钢,二者含碳量较高的是 {#blank#}4{#/blank#};铁架台的防锈措施是 {#blank#}5{#/blank#}(写一点即可).

20.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21.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C上足够长的木板B左端放着小物块A.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A、B间最大静摩擦力大于B、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拉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反映A、B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及A与B间摩擦力f1、B与C间摩擦力f2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22.

 甲、乙两个化工厂的废水中共含有各不相同的七种离子:Ag+、K+、Cu2+、Fe3+、Cl、OH、NO3,测知甲厂的废水pH=13,则甲厂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23.

(2015•锦州)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x= {#blank#}1{#/blank#}.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lank#}2{#/blank#}(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lank#}3{#/blank#}.

(3)写出溴化镁的化学式:  {#blank#}4{#/blank#}.

24.

下列“化学之最”错误的是(  )

25.

下列“化学之最”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