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练习)-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105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材料三 如图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成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的经济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3)观察材料三的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图2的应用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

2.选择题(共1题)

2.

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

3.单选题(共10题)

3.
清朝前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处于
A.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阶段
C.古典科技总结时期
D.与西方近代科技相互交融阶段
4.
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
A.中国是对传统的继承,西欧在于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重经验总结,西欧确立了实验科学
C.中国科技发展局限于农业,西欧发展工业技术
D.中国科技受到社会轻视,西欧科技创新得到社会推崇
5.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从成果上可以总结的特点是
①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丰富
②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规律
③重视实用技术的发展
④重视科学的抽象分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6.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国家的大一统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联系的加强
④中外交流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不包括
A.中国古代科技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领先于西方
B.中国科技成就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
C.中国科技建立直观的观察和形式逻辑演绎基础之上
D.中国科技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8.
中国古代的科技也受到外国人的好评,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
②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③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9.
宋代科技有划时代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管形火器的出现
③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④《授时历》的编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下列关于秦汉科技成就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预测千里以外的地震
B.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历书“太初历”
C.《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
D.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
11.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下列科技人物成就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B.唐代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C.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12.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勤奋努力
B.中国地理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中国古代儒学占据统治地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