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三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2084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让预言的喇机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材料二老头儿终于在八十二岁高龄,患了瘫痪,而且病情很快恶化。……临终的日子终于到了,当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

——《欧也妮·葛朗台》

材料三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一方面,商品化社会高度发展,人们感受到畤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经济恐慌,冷战及核恐怖,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悲观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

——摘编自王怀兴主编《世界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风颂》、《欧也妮·葛朗台》所代表的文学流派及其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3)有人说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
材料二 音乐用自己的音调形象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材质过程。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可以听到残酷的战争、威武的进军和胜利,听到革命进行曲的音调和节奏。他的第五交响曲的结尾部分就是如此。  
——鲍列夫《美学》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巴尔扎克和贝多芬作品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人的作品是怎样反映时代特征的?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在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过程中,产生了启蒙主义文学,并逐渐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主义文学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古典主义理性至上的创作原则,一方面又赋予文学作品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内容,它以社会现实为主要题材,描述平民百姓的生活经历和追求,以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为目标。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浪漫主义文学摒弃了古典主义所崇尚的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它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为基本特征,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
材料四 好莱坞是当今闻名于世的电影名城。100多年前,好莱坞还是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地图上一片空旷的田野。好莱坞阳光明媚、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是进行电影创作的理想环境。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从影人员。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如今,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利坚合众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不同的三种文学流派,并简要归纳三种文学流派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依据材料四回答,在好莱坞成为著名影城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3)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单选题(共27题)

4.
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5.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揭露社会黑暗面
B.鼓吹暴力革命
C.真实地再现历史
D.塑造英雄形象
6.
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A.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
B.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
C.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
D.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
7.
有学者在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与这一文学艺术流派相似的是
A.《蓝色的多瑙河》
B.《拾穗者》
C.《向日葵》
D.《等待戈多》
8.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9.
下面左图是我国元代王冕的绘画作品,右图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认真观察这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C.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情趣
D.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10.
爱迪生发明了每次只能一个人观看的“活动视镜”,并在美国注册了专利,但不愿多缴交费用以将专利权扩展到欧洲。卢米埃尔兄弟等人改进了此技术,可供许多人同时观看的电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这说明
A.欧洲科学技术水平逐渐赶超美国B.美国的专利制度尚未完善
C.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影响技术发展D.专利保护促进了技术发展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12.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13.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14.
“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是(  )
A.浪漫主义文学B.古典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15.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
A.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B.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C.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D.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16.
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十九世纪中叶一种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的逆动。所谓“逆动”是指
A.挑战浪漫主义B.批判丑陋现象C.否定理性王国D.反对工业革命
17.
早期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可见,这一画派强调
A.景色的虚幻特征
B.个体感受的表达
C.景物的瞬间真实
D.景物的细节描绘
18.
“他按照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这种组合不仅把几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构造,置于完整性中加以表现,而且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应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19.
有人说“觉得名画丑和会不会欣赏没有关系,却和有没有文化有关系”。下列从文化的视角对关于两幅名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蒙娜丽莎》所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女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②达芬·奇在画作中渗透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③《哭泣的女人》强调光与色的运用,属于印象画派
④毕加索的画作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恐惧、精神分裂等意识倾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
英国画家兼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年)曾写道:“不要杀死飞蛾或蝴蝶,因为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将你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披一件给纯净心灵的衣裳。在每一份伤痛与悲哀中,必然亦有喜悦的存在……”。这属于
A.古典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21.
17世纪开始,在西欧、特别是法国流行一种文学思潮,主张用民族语言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该文学思潮是
A.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
B.承认了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
C.侧重从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D.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22.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悄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23.
二战后,某戏剧在巴黎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尚未结束,观众便成群结队地离开剧场,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下来。而且对该剧给了高度赞扬,后来这出戏在美国一所监狱上演时,出人意料的受到囚犯们的热烈欢迎。据此分析,下列作品与该戏剧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格尔尼卡》
B.《巴黎圣母院》
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24.
某作家的小说可当得起“诡异”二字,一个故事到他笔下,总有一番折腾,他像害怕孤独、恐惧、平庸一样地逃离所谓客观的描写,情节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他是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下列作品和该作家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25.
“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下列绘画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A.
B.
C.
D.
26.
现代派美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毕加索是其中的代表,下列说法能体现毕加索绘画特点的是
A.绘画题材的选择注重画面的博大精深
B.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C.主张抒发个性,色彩明快,注意光和色的作用
D.反对传统主义和理性主义,艺术境界趋向极端
27.
某文学流派“把理性、规范、进德等劝诚如旧衣般脱去,唤醒人们的情感,使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地驰骋……强调自由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似的是
A.
B.
C.
D.
28.
德国文学理论学家施莱格尔指出:“文学的功能不在于教化启蒙或描写反映现实,文学应该写幻想和无限的渴望……先自由地幻想,描写对现实的渴望,然后再痛苦地粉碎、破坏自己创造的这一幻想世界。”符合这一观点的文学作品是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9.
社会学家贝尔这样表述:“19世纪的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一张蜘蛛网)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这一表述揭示了
A.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
B.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C.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
D.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
30.
英国诗人艾略特于1922年发表了长诗《荒原》。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之间有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该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