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李约瑟说过:“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科学理论大约处于同等水平。仅仅在那段时间后,欧洲思想才开始迅速向前发展。”李约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汉代明清)儒学的特点和地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在我们当中有虔敬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是有真信仰、圣灵、悟性、基督的道和意念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言语和悟性,而去跟从一个没有信心和圣灵的教皇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其主张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18世纪,欧洲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18世纪成为“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主要目的。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汉代明清)儒学的特点和地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在我们当中有虔敬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是有真信仰、圣灵、悟性、基督的道和意念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言语和悟性,而去跟从一个没有信心和圣灵的教皇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其主张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18世纪,欧洲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18世纪成为“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主要目的。
2.单选题- (共17题)
3.
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 |
B.东西方贸易通畅,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
D.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 |
4.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
C.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
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
6.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
7.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
B.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 |
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
8.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这段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9.
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
B.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C.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
10.
伏尔泰在针对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的“丑行”时说:“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异。”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
A.法律的权威 |
B.宗教信仰自由 |
C.人人平等 |
D.人的思想自由 |
11.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④①③② |
13.
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由该学者观点可知
A.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
B.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
C.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
D.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
14.
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或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反对君主专制 |
B.主张三权分立 |
C.主张社会契约 |
D.提倡人民主权 |
15.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他的根据是
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
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 |
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
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
16.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