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达百分之三百。1737年,活跃号货船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它返回利物浦时,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兑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三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剧烈,杀人武器很快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
材料一由于贸易商、传教士和殖民主义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了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达百分之三百。1737年,活跃号货船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它返回利物浦时,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兑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三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剧烈,杀人武器很快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
2.
材料分析题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清世宗实录》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三(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明,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对内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
(2)材料三中所述事件错误的实质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四表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一举措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清世宗实录》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三(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明,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对内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
(2)材料三中所述事件错误的实质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四表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一举措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
2.单选题- (共4题)
3.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4.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由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 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5.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 |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6.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包括

①1956年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1978年以后公有制经济成分明显下降
③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①1956年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1978年以后公有制经济成分明显下降
③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