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7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土多德认为民主共和政体应该按照以下原则运转: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必须以法治国;公民人人参政,轮番而治;城邦的疆域和人口必须适中,不可过量;重视公民教育,启导理性,培养公而忘私的美德。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

(1)材料中哪些原则被现代民主政治所实践?哪些原则存在着局限性?

材料二 我们知道,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与18世纪的“双元革命”交相辉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结合17、18 世纪“双元革命”的史实,谈谈你对“科学化、工业化与民主化关系”的认识。

3.选择题(共2题)

3.

在解一道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中,某同学解得位移结果的表达式为:x= ,其中F表示力,t表示时间,m表示质量,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blank#}1{#/blank#}(填“正确”或“错误”)。

4.

在解一道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中,某同学解得位移结果的表达式为:x= ,其中F表示力,t表示时间,m表示质量,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blank#}1{#/blank#}(填“正确”或“错误”)。

4.单选题(共19题)

5.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6.
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B.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7.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8.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9.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否定信仰上帝
10.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多数是自然神论者,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加以干涉。这说明启蒙运动
A.尚未形成完备思想体系
B.认可天主教会干预世俗生活
C.彻底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D.理性看待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11.
希腊先哲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萌发的基石。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
A.提供了价值标准定位
B.提供了道德标准定位
C.提供了思维方法定位
D.提供了自然标准定位
12.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1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
C.为“理性王国”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4.
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15.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也有人指出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理性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B.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C.启蒙主义思潮已发了精神危机
D.教会不满批判进行疯狂报复
16.
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
A.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B.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C.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D.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17.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zhòu),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
A.浓妆淡抹的山水画
B.入木三分的人物画
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
D.意境深远的文人画
18.
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由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文学
A.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
B.平民渐称为阅读主体
C.推动了民间教育普及
D.更注重创作的娱乐性
19.
农历2014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B.精准的预测性
C.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20.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C.改良蒸汽机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21.
历史学家黄克武认为,对于中国传统下思索解决专制问题的士大夫来说,(清末民初)西方民主制度的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民本论”、“上下一体”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可队让中国重返有如三代之盛世。材料说明
A.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民主思想
B.晚清立宪人士敢于构想一种崭新的制度
C.国人接纳西方民主有传统渊源
D.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相同
22.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
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
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
23.
“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
A.“兼相爱、交相利”
B.“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C.“非攻”、“尚贤”、“尚同”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