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文科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7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材料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二,,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3)儒家思想在西汉和南宋两个朝代分别有什么新的发展?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1945.4)
(1)分别指出材料一思想主张的概称。
(2)材料二思想主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

2.单选题(共15题)

3.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描述恰当的
A.世界连成一个整体B.人文主义成为主要思潮
C.人和世界的被发现D.新航路的开辟
4.
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免除封建地租
B.取消什一税
C.反对出售免罪符
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新教会
5.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
②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④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他在此论述的包括(    )
①人权学说 ②国家学说 ③法治学说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7.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宋词、唐诗、楚辞
B.楚辞、唐诗、宋词
C.汉赋、楚辞、唐诗
D.唐诗、宋词、元曲
8.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9.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明初的南京
C.北宋的开封
D.唐末的长安
11.
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 )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五代时期
12.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13.
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
14.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5.
“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最直接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17.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

3.选择题(共8题)

18.

)一次数学考试后,某老师从自己带的两个班级中各抽取5人,记录他们的考试成绩,得到如图所示的茎叶图,已知甲班5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1,乙班5名同学的中位数为73,则x﹣y的值为(  )

19.

晚上,小刚在家里做作业时,桌上的台灯突然熄灭了,家中其他的用电器也全部停止工作.检查发现台灯的灯丝完好,用测电笔检测火线、零线时,氖管都不发光,检查门外的空气开关也没跳闸,询问邻居家中仍通电.你认为故障原因是(  )

20.

某校组织班班有歌声比赛,8个评委为某个班级打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则这些数据的中位数是(  )

21.

某校组织班班有歌声比赛,8个评委为某个班级打出的分数如茎叶图所示,则这些数据的中位数是(  )

2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23.

观察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一                                图片二

24.

将“6V  3W”和“6V  6W”的两只灯泡L1和L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25.

将“6V  3W”和“6V  6W”的两只灯泡L1和L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