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山东临清三中高二第一学期学分认定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7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四: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基本主张。(4分)
(2)材料三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所包含的思想内容。(4分)
(3)材料三、四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4分)
2.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6分)
(2 )分别举出与材料4和材料5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各两位思想家。(4分)
(3)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6分)
(4)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4分)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分)

2.单选题(共11题)

3.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人文主义
B.新航路开辟
C.人和世界被发现
D.基督教统治世界
4.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5.
《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对这三幅艺术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
A.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B.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C.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6.
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A.柏拉图B.普罗泰格拉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7.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8.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两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B.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C.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D.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9.
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10.
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
B.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C.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11.
小李同学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果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
A.风俗画B.文人画C.宫廷画D.民间风情画
12.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其中小篆是( )
A.
B.
C.
D.
13.
(题文)当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时尚方式,一个小小的企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当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
A.电话的广泛应用B.无线电报的试拍成功
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应用

3.选择题(共8题)

14.

有下列物质:①612C;②1939K;③2040Ca;④613C;⑤714N;⑥1840Ar.其中:

(1)互为同位素的是  {#blank#}1{#/blank#}  .

(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  {#blank#}2{#/blank#}.

(3)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 {#blank#}3{#/blank#}

15.

已知体积为3的正三棱锥V﹣ABC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满足OA+OB+OC=0,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blank#}1{#/blank#} 

16.

为了考查某厂2000名工人的生产技能情况,随机抽查了该厂n名工人某天的产量(单位:件),整理后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产品数量的分组区间为[10,15),[15,20),[20,25),[25,30),[30,35]),其中产量在[20,25)的工人有6名.

(Ⅰ)求这一天产量不小于25的工人人数;

(Ⅱ)工厂规定从产量低于20件的工人中随机的选取2名工人进行培训,求这2名工人不在同一组的概率.

17.

辨析:思维的过程是隐秘的,人们无法揭示思维的奥秘,掌握思维的规律。

18.

读“板块构造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9.

读“板块构造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0.

读“板块构造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1.

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100cm2,重为6N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20cm深的某液体.将一体积为400cm3的物体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5.2N.(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g=10N/kg),求: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