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7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字体一览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更便于书写。隶书出现后很快流行起来。楷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民间又产生了草书、行书等字体,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颁布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简化字运动夭折。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汉字演化历程的特点。
(2)分析新中国推行汉字简化政策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
材料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单选题(共22题)

4.
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
A.文化才开始形成B.文化是多元化的
C.文化具有民族性D.文化的政治性质
5.
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6.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7.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8.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9.
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A.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B.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C.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10.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B.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11.
《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
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
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
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12.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仍然大力发展神学
B.对人的价值的探索是渐进过程
C.以神圣主义为核心
D.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13.
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忽视理性思考对未来的影响
C.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认为理性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14.
在苏格拉底面临死刑的执行时,其弟子克力同劝他逃离监狱。苏格拉底回应说:“我们必须考察是否应当这样做。我这个人只听从那经过反思后在我看来是最好的论点,不光是现在,而是一向如此。”这表明苏格拉底认可
A.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感觉
B.培育雅典公民独立人格
C.理性是真理的最后裁决
D.城邦充斥着“强权”公理
15.
18世纪中叶,《论法的精神》问世后,人们在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了,而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占据了上风。这体现了
A.启蒙思想促使人们追求现实的民主
B.古希腊的民主与现代民主产生冲突
C.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备受各国推崇
D.三权分立学说促进了革命的爆发
16.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7.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有道德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利益而釆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下列命题与之相符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C.人秉承了神的灵性而被创造出来
D.对于人来说,只有内在的理性才有价值,才是值得追求的
18.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他的这一思想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C.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
19.
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20.
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21.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賦、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2.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23.
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4.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25.
明清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保护神,如玉皇、如来、姜太公、诸葛亮、关羽、观音、樊梨花、刘金定之类。这些保护神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形象。这表明
A.民间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深受戏剧影响
B.戏剧演出影响民间价值观的内容
C.古代和近代的法律不保护下层民众
D.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儒家背道而驰

4.选择题(共1题)

26.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 {#mathml#}3{#/mathml#} ﹣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 {#mathml#}3{#/mathml#} 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的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并求出所需要的时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