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4.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1930到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5.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2)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1)“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2)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3.单选题- (共12题)
7.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作用。下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 |
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
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 |
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 |
8.
“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④麦哲伦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④麦哲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9.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工业”“工厂”“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词汇,其产生的时期最可能是
A.1500~1640 | B.1640~1760 | C.1760~1848 | D.1870~1945 |
11.
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自然经济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
B.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这些地方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
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
D.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12.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
A.洋务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民族资本家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13.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14.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B.“抗美援朝”胜利 |
C.“左”倾错误影响 |
D.三大改造完成 |
15.
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类型济工业 |
1978 | 77.6 | 22.4 | - | - |
2009 | 34.3 | 8.3 | 29.6 | 27.8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 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16.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
17.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
4.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