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中学,宝坻一中,大港一中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6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具体主张。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的相似之处?
材料四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2.单选题(共19题)

2.
日本科学史专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1540-1610年

1660-1730年
法国
1770-1830
德国
1810-1920年

1920-2000年
 
 
 
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美国
D.西班牙、德国、英国
3.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4.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5.
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6.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
7.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8.
启蒙运动时期,某思想家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关于这位思想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他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自由
D.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9.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10.
康德曾对启蒙运动作了这样的论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说明启蒙运动
①倡导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③启蒙运动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与自由
④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
“15世纪末16世纪初,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无论是贵族还是市民,无论是高级教职人员还是僧侣和教区神父,都对教会的状况痛心不已,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认为教皇制度是欧洲流着脓液的症结所在。”与之相关的史事有
①康德强调“人非工具”
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③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④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2.
启蒙运动是众多因素汇聚而成的时代必然产物,下列对其产生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B.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D.近代自然科学的逐渐兴起
13.
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出现了一批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被称为智者学派。该学派探索的核心问题是
A.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B.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C.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14.
《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道:“《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A
B.B
C.C
D.D
15.
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人们的视野从自然转向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知识的有机结合
B.具有主观性与相对性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认为人是哲学研究的主体
16.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7.
在欧洲,最早大量出版的就是机印书《圣经》,人人手捧《圣经》独立阅读,不再需要别人的口授与解释;新教就是典型的“印刷宗教”;机印书《九十五条论纲》半个月之内传遍德国,一个月之内传遍欧洲。这些现象主要说明印刷术
A.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
B.破除了民众对教会的迷信
C.导致近代民族国家产生
D.促进了欧洲文化的普及
18.
如果我们要研究明朝农业技术,应该查阅、参考的文献资料是
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农书》
D.《农政全书》
19.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下列对这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总结了工业革命的经验B.形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C.体现了科学的理性原则D.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20.
下图为张亮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查阅资料时看到的某书的部分目录。该书的出版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C.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D.促进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

3.选择题(共3题)

21.

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已达12.102亿,较2001年增加了1.81亿。有专家预言,到2030年前后,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下列关于图中葫芦藓结构的标注,正确的是(  )

23.

下列关于图中葫芦藓结构的标注,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