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精选精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2057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能够反映182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发展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从整体上概括其趋势,不能拘泥于某一国家。观点要明确,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材料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
材料三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痰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两者观点的不同及成因。

2.单选题(共8题)

3.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三届世博会。在这次会展中可能看到的最新科技成果是
A.史蒂芬孙驾驶的“火箭号”蒸汽机车
B.富尔顿进行试航的新轮船
C.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D.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4.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5.

A.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对外侵略主流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海外利益分配不均
C.新科技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D.美德经济已经超越了英国
6.
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形成
B.世界市场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殖民体系的扩张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道,“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这一材料旨在表明
A.电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C.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之间联系更加方便
D.通信技术是电力应用的标志性成就
8.
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9.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0.
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 B. 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C. 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D. 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