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044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6

1.单选题(共11题)

1.
仔细观察下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错误的有

①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是欧洲,与殖民扩张有关
②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输出工业制成品有关
③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欧洲,与新航线开辟有关
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殷海光文集》记载:“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B.亚非社会的民族文化受到欧洲人强有力的冲击
C.欧洲人的成就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D.亚非社会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
3.
英国利物浦(见下图)在13世纪初期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口聚集地,是一个公认的“小渔村”,在中世纪晚期仅与爱尔兰有少量的商业往来。18世纪中期,利物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在此期间,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商路中心
②“商业革命”提供了发展契机
③从事跨大西洋的“三角贸易”
④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
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 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 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 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 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5.
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使美洲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马匹、牛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给美洲人民带来重大灾难②推动世界市场初具规模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时间
事件
1566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7.
亚当·斯密说:“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此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欧洲出现自然灾害 B.东西方商路被阻断
C.大量的金银涌入 D.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8.
下图是臭名昭著的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航程,它历经“出程——中程——归程”,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是
A.奴隶贸易B.殖民征服
C.开办工厂D.成立殖民贸易公司
9.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10.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11.
美国著名汉学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
③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
④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