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时训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043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图: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图进行探讨。(说明:对图中几个要素间形成的关系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单选题(共10题)

2.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A.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D.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3.
1760年,除伦敦外,只有布里斯托尔的人口在5万以上。1841年,伦敦人口差不多有224万,是80年前的3倍;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个,5万以上的有24个。这表明英国
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B.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C.城乡结构明显改变
D.人口总量迅速增长
4.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5.
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分析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
B.中西方在城市化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
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
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6.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
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换言之,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构成了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下列不能佐证上述说法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8.
史学家保尔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应该在18世纪失去了美洲.却在欧洲本土创进了新美洲。创造了“新美洲”是指
A.建立“日不落帝国”B.实行议会改革
C.开展工业革命D.确立责任内阁制
9.
下图反映了英国1720年到1806年间棉花进口和生铁产量变化情况,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比例相同B.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C.重商主义政策被彻底打破废除D.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10.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北美生根开花?”这主要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11.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B.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