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课练: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042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00年以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迅速进步。
而与此同时,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陷入了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滞后于其人口增长的速度,因而导致了民众的叛乱……日本的幕府遭遇到大名们的反叛,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也是一样。……这些负面趋势带来的影响是,在19世纪,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与亚洲和非洲的弱国打交道时,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
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而恰恰相反——是西方的崛起(依靠技术力量)和其他地区的衰落才使得欧洲强权得以在全世界不断扩张。
——(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你是否认同作者“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世界知识》
材料三……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当时,维多利亚女王曾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四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
材料五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金,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在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五,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11题)

3.
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关于死亡平均年龄的统计结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
区域
城市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业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B.工人遭受沉重的压迫
C.工业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D.工业革命加速了人口流动
4.
18世纪英国掀起了一股时尚风潮,穿着打扮成为英国人越来越愿意讨论的话题,不同款式的服饰和搭配出现,而日本的和服、印度的沙丽和—些穆斯林囯家的宽松裤都是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反映出
A.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刻
B.世界处于完全隔绝状态
C.工业革命提升消费能力
D.英国社会风俗根本变化
5.
(题文)据记载: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殖民对手已经不复存在
B.英国正式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C.英国工业革命后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D.荷兰、法国等国均承认了《航海条例》
6.
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改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始终较慢
C.服务行业收入的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7.
徐吉责在《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中提到:“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挑战。160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为了欧洲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蓬勃发展,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批成果。”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是
A.光荣革命提供了自由保障B.广阔的市场的挑战
C.科学技术发明提供动力D.英国皇家学会的推动
8.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中有关《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比较(1750~1900年)》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以下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
C.英国工业生产相对份额一直高速增长
D.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发展的动力
9.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10.
1866年,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途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印象深刻。他在《乘槎笔记》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此时的曼彻斯特
A.城市规模世界之最B.是英国的重工业基地
C.出现纺织垄断集团D.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11.
英国以《1813年特许状法案》剥夺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特许贸易权,马克思指出:“英印之间的商业在短期内增加了三倍以上……迄1813年,印度大体上是一个出口贸易国,但现在已成为进口贸易国。”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A. 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遭受打击
B. 对印度转为直接掠夺策略
C. 工业资本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D. 开始采用资本输出的手段
12.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13.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了
A.产业变革的需要B.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C.农业灌溉的需要D.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