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2042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对美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18题)

2.
詹姆斯·弗农在《远方的陌生人》中提到:“短短的200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无“关系”就寸步难行的熟人社会,逆转为陌生人的天堂。”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C.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
D.世界日益连为一体
3.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4.
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
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
D.反对私有制
5.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人身自由
B.思想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6.
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
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7.
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该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康德
D.卢梭
8.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
A.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B.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C.倡导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
D.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9.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地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10.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B.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11.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自由平等说
C.三权分立说
D.人民主权说
12.
伏尔泰在《巴比伦公主》中写道“一个令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他描述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13.
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点,下列思想家的观点与孔子最为接近的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康德
D.卢梭
14.
卢梭在《论不平等》中声称他不赞成“平民公决”,为了防止出现谋求私利和考虑不周的法律,“并非所有人都有权因自己的喜好而提出新法律,这一权利属于政府成员”,人民只能“对法律表示同意”。这体现了卢梭的观点是
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代议制民主
C.公意高于个人意志
D.立法权应当属于政府
15.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A.法国第三共和国成立后颁布l875年宪法
B.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1787年宪法》
C.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
D.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临时约法》
16.
启蒙运动中某部著作“旨在反对法国的专制君主制”,主张“国王和许多‘中间体’之间应该分权。”这些“中间体”包括高等法院、各省三级会议、有组织的贵族、持有特许状的市镇,甚至还有教会。该著作是(  )
A.《哲学通信》B.《波斯人信札》
C.《论法的精神》D.《社会契约论》
17.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孟德斯鸠在此主张
A.实行司法权行政权分立
B.通过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
C.中央和地方分权
D.实行君主立宪
18.
荷兰的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称:“若是每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该主张最契合的著作是
A.《哲学通信》
B.《纯粹理性批判》
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
19.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上述观点最有可能来自
A.薄伽丘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3.选择题(共2题)

20.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这首民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的历史。

错误:{#blank#}1{#/blank#}                         改正:{#blank#}2{#/blank#}

21.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这首民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的历史。

错误:{#blank#}1{#/blank#}                         改正:{#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