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3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 参考书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材料二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2)材料二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清官”现象的?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三,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2.单选题(共20题)

3.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
下图所示的通讯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讯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世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5.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6.
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D.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7.
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代,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8.
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D.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
9.
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实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10.
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使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味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针对
A.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净西业
B.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伏尔泰提侣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11.
法国巴黎先贤祠中一棺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在它的对面一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这两具棺木中所安息的很可能是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狄德罗
④卢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
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13.
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B.人文主义流行
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D.无神论已经兴起
14.
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各项,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的是
A.《十日谈》
B.《歌集》
C.《神曲》
D.《哈姆雷特》
15.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6.
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17.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成就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农政全书》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8.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
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
19.
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的一项技术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20.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某一年的年度人物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家庭电脑的普及
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
21.
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这是因它
①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④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⑤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2.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3.选择题(共6题)

23.

下列生物所获得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是(    )

24.

下列生物所获得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是(    )

25.已知两圆的方程是x2+y2=1和x2+y2﹣6x﹣8y+9=0,那么这两个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是(   )
26.在环境检测中常用检气管法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原理是SO2与KIO3发生反应,用一种有机物作指示剂,其可能反应如下(未配平):①KIO3+SO2+H2O→I2+H2SO4+KHSO4 ②KIO3+SO2+H2O→KI+H2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7.

课文《文具的家》内容我知道。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28.

课文《文具的家》内容我知道。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