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203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3

1.判断题(共2题)

1.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2.
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单选题(共10题)

3.
有学者描述某位航海家:“这要感谢他,因为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寻找向往中的黄金、香料和财富。”这位航海家最可能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
《大国崛起》中呈现了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5.
(家国情怀——殖民扩张与掠夺)“17世纪的这场与英国的战争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战争
A.使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B.推动了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
C.源于英法两国在美洲的争夺
D.是英荷抢夺海外市场的产物
6.
下表是某一时期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年份
1786年
1790年
1800年
1807年
1830年
售价(先令/镑)
38
30
9.5
6.75
3
 
A. 经济危机的发生    B. 国内市场的饱和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政府的宏观调控
7.
据《中国文明史》记载:“当私人资本不足供应公司的财政所需时,李鸿章就用公共资金来填补短缺的那部分。同时他还为公司争取到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保护其免受国内批评和竞争对手的危害。”据此判断,该“公司”最可能是
A.发昌机器厂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8.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记载: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奖励商勋章程》,第二年,又先后颁行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这些章程
A.适应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B.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旨在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D.反映清政府抵抗侵略的决心
9.
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每年都发出一个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一步步地把文件中的“不准”“不许”包产到户的政策语言,变成“可以”在贫困地区,后来又“可以”在其他地区包产到户。到了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把包产到户性质明确为社会主义经济了。这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反映了
A.政府引导农民合作生产B.农村土地私有化进程
C.城市国有企业活力增强D.包产到户的逐步推广
10.
下表为1927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拥有的部分生产资料数据对比(每100俄亩),该数据直接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D.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11.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说明,我国
A.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
B.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12.
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B.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C.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
D.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