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英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01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追求民主自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yb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義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則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在限制君权方面采取的措施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黄宗羲的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孟德斯鸠的思想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不同境遇的时代背景。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发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庶族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摘编自肖啸《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前,欧洲大学大多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延伸到东欧、中欧等地区。早期的欧洲大学是由学生来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文艺复兴时期,学校的行政与管理职能都由教师群体成立工作小组来负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浪潮使得原本传统的经院神学类课程受到严重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类的课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文艺复兴前,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这样的专业人员而设置的,随着新思想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体现国家、民族特色的大学也成为真正培养全方面优秀人才的机构。

——摘编自周磊、解秀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前后大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17题)

4.
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下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说明
A.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
B.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C.西方传教士在华广受欢迎
D.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5.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
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7.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他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朱元璋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
B.民为贵,君为轻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
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争”的核心问题是(  )
A.争夺政治统治的权力B.寻求社会稳定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途径
9.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10.
18世纪的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在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他们聚在沙龙、咖啡馆和图书馆中交流思想,大学也是思想交流的重要中心。杂志、报纸、书籍,科学社团、政治俱乐部和一些秘密团体都在传播先进思想。这表明
A.理性主义推动了近代科学诞生
B.思想宣传功效受到了格外重视
C.思想传播与政治运动密切结合
D.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11.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
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
D.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
12.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13.
15—16世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
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
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
14.
伏尔泰指出:“这位皇帝(雍正帝)是历代帝王中最贤明、最宽厚的一个。他一贯关心减轻穷人的疾苦,让他们劳动,他严格地遵守法律……保护国家的和平和富裕,奖励一切有益的技艺,特别是土地的耕作。在他的治下,所有的公共建筑、交通要道和联结这个大帝国各河流的运河都得到了维修,工程宏伟而又省钱。”由此推知,伏尔泰
A.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B.认同中西文化相互融合
C.认可农本立国的理念
D.对雍正帝评价客观公正
15.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16.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推广
C.活字印刷的普及
D.科举取士的需要
17.
下列著作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是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窦娥冤》
18.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这反映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B.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
C.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D.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19.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
①词的繁荣
②程朱理学兴盛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20.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