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文明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皇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材料一:至于神,文明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皇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有人说,中国的四大发明不是中国文明的顶尖级代表,甚至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取得的让“西方望尘莫及”、并对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如果需要你论证上述观点正确性的话,你认为有哪些科技成果最能代表中国文明的形象?除四大发明外,请至少列举六例。
(3)通过材料一、材料二的阅读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材料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与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材料二:有人说,中国的四大发明不是中国文明的顶尖级代表,甚至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日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取得的让“西方望尘莫及”、并对人类世界步入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如果需要你论证上述观点正确性的话,你认为有哪些科技成果最能代表中国文明的形象?除四大发明外,请至少列举六例。
(3)通过材料一、材料二的阅读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2题)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大致经历了煤炭替代传统生物质能 (木材)、石油替代煤炭以及目前的化石能源为主、多种新能源互补三个阶段。导致“石油替代煤炭”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C.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 | D.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
4.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
A.法家思想 | B.程朱理学 | C.道家思想 | D.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
5.
普列汉诺夫说:“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战胜基督教的修道院的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因为拉斐尔()。
A.以画圣母像闻名 | B.所画的圣母像神情严肃,高不可攀 |
C.拿着圣母像与基督教的修道院战斗 | D.所画圣母像洋溢着母性的慈爱与幸福 |
6.
莎士比亚(1564~1616)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李军同学从中得出“莎士比亚宣扬‘理性’,他是启蒙思想家。”该推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7.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伏尔泰 | D.卢梭 |
9.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苏格拉底 |
D.普罗塔戈拉 |
11.
19世纪初,哥尼斯堡(德国)的新人结婚时常到某位哲学家的雕像前献鲜花,该哲学家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则他的主要观点是
A.自由平等 |
B.社会契约论 |
C.三权分立 |
D.人非工具 |
13.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
14.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意大利工商业迅速发展 | B.意大利是天主教会的统治中心 |
C.古代罗马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D.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15.
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的某些主张和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产生了共鸣 |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
C.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
17.
法国戏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段自白:“因为你是大贵族,你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你多么洋洋得意!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这段自白蕴含的思想主张是(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反对特权,主张平等 |
C.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 D.反对神性,提倡人性 |
18.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次片头取材于当时的一副著名绘画,该画可能是( )
A.《女史箴图》 | B.《山径春行图》 |
C.《清明上河图》 | D.《送子天王图》 |
19.
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 B.加速了文化进程 |
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 D.引发了社会转型 |
21.
下列语言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B.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D.即使你被逆境所困,只要你心中有光,你同样可以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
23.
2008年6月美国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正式上映。该片大量运用了电脑特效,单是制作熊猫阿宝乘“火箭椅”冲上半空一幕,便同时动用了“箭火”“光效”“爆破”“烟火轨迹”等多达54个视觉特技效果。这最能说明
A.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 B.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
C.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 | D.更好体现影片的主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