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988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的勇敢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大胆地正视这个世界,并对这个世界进行思考。
所有外邦人都笃信不疑的那种可怕的力量,希腊人却毫无畏惧地用理性来审视它,用智慧来驱逐它。伽利略,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人文主义者们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因为他们为了了解宇宙的真实面目,敢于去挑战那些能永远放逐他们灵魂的势力所设定的限制。

——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

材料二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法国的启蒙时代是在17世纪理性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凡尔赛宫廷逐渐失去了以往那种作为文学艺术中心的地位。哲学家和文人学者们的活动中心转移了。出现了一些爱好并资助文学活动的人,包括自由贵族和富有的资产者。由他们的夫人们所主持的沙龙活动,日益取代了过去宫廷的游乐场所。这是舆论中心转移的表现,反映了时代的演变。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最先发生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宋学、汉学、文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中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和为这个运动振奋起来的人,有些始终在政治和思想上停留在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水平上,有些则由此开始了新的探索。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使他们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学术界的发展趋向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的学术界出现的新现象,并就此进行简要评述。

2.单选题(共20题)

3.
美国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实验室是由爱迪生在1876年建立的,集中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许多大企业也建立起T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贝尔系统的基础研究就聘请了由英德留学回来的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密切结合
B.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
C.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4.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
A.春秋战国变革时代
B.儒道法融合的思想
C.各派对社会的诉求
D.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5.
阅读下表,由此可见中外两位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颇多,二者的根本目的在于
A.挽救政治
B.规范道德
C.发展教育
D.追求人性
6.
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泰格拉说:“为了使人类结成社会,宙斯分配人以政治技术,但政治与别的技术不同,不是分配给个别的人,如使这个人会做鞋,那个人会植树等等,而是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人人都有政治技术,才能结成城邦社会。”他的这番言论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B.暴露了城邦政治的重大缺陷
C.仍带有原始的平等观念
D.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7.
马丁·路德说:“教徒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任何人,无论教士、还是教皇,都无权把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强加给别人。”此观点
A.宣扬了上帝的万能
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C.打破了宗教的束缚
D.肯定了世俗的王权
8.
“虽然启蒙时期的哲人们并未发现支配整个人类的、永恒不变的法则,但他们的著作……说服欧洲的许多君主……改变了其统治目的,政府权力开始为人民牟利,这些统治者被称为仁慈的专制君主。”(《全球通史》)这从侧面说明
A.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没有创新思想
C.理性是启蒙核心思想
D.专制封建统治受到冲击
9.
“十六世纪不仅很熟悉这一切丑恶的现象,并且也对人文主义者这一类型的人物越来越厌倦。这些人不能不为他们所犯的罪恶和前此落在他们头上的过分的荣誉而付出代价。他们的恶运要求那个国家的最伟大的诗人以一种冷静的和极度轻蔑的声调来描绘他们。”这段话旨在说明当时欧洲
A.人文主义者崛起的原因
B.文艺复兴的衰败已不可避免
C.民众充满悲观厌世情绪
D.宗教改革带给人们新的希望
10.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仅只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据此,卢梭强调
A.运用理性推动人性的自我完善
B.白由与社会契约是相一致的
C.社会契约式自由无需法律保护
D.法律是捍卫自由的唯一前提
11.
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此记载
A.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
B.证明了蔡伦对“纸”的发明
C.否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
D.反映了造纸技术发明艰难
12.
有诗形容某书法“倪倪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下列作品所用字体与诗中所述相同的是
A.
B.
C.
D.
13.
在清朝康乾“扬州画派”的面作里,郑燮的竹石具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李鳝的鹤担负着“唤起人间为善心”的重任,李方膺的梅花呈现出“不知屈曲向东风”的高洁,黄慎笔下的鬼则是一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神情。这说明他们的绘画
A.激烈批判现实的黑暗
B.已经失去文人面的特质
C.具有经世致用的色彩
D.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要
14.
西晋挚虞在《文章流别论》说,司马相如、扬雄等人所作的大赋“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这说明他们所作的“大赋”
A.掩盖了汉代的国势衰落
B.开创了文学创作新形式
C.借鉴了诗经中民歌风格
D.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15.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已成为故事般的讲述。”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经典力学成功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B.达尔文科学地解释了人类起源
C.太阳中心学说打破了传统宗教观
D.工业革命见证了人类的征服力
16.
《伽利略对话录》中写道:“如果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那么这个苹果树就是伽利略栽的。”材料中的“苹果树”实指伽利略
A.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先河
B.创立了物体自由落体定律
C.发现了物质运动的惯性定律
D.最先提出了万有引力概念
17.
下图是1864~1914年间中国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以下属于④时期结束后给革命志士带来的新认识是
A.君主立宪仍是思想界的主流
B.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已过时
D.民主共和观念已被破坏殆尽
18.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提到:“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日: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见《海国图志》对“以夷攻夷”的最大贡献是
A.通过翻译西方原著详细介绍西方
B.将西方先进科技引进中国
C.通过学习西方达到战胜西方目的
D.改变了中国人的学习观念
19.
康有为曾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日势,一日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此思想
A.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B.强调了西方文化先进性
C.指明了变法图强的必要性
D.打破了华夏中心观思想
20.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描绘五四前后的中国新思想:“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出现瞿秋白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批判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1.
张之洞指出,“劝农之要如何?曰:讲化学。……又兼机器之学。”“工学之要如何?曰:教工师。”“商学之要如何?曰:通工艺。”据此,张之洞意在强调
A.农T商间是相互促进的
B.向西方学习要力求全面
C.借鉴西学之长的重要性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2.
《经典与时代的批判>中写道:“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材料主要表明了
A.牛顿的科学结论不够科学
B.牛顿在科学研究上缺少严谨性
C.经典力学的结论应被推翻
D.物理学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