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中学2017-2018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98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世界充满神奇,却绝无比人更神奇者。
——沙罗克里斯(古希腊悲剧家)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四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0-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0-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0-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2.单选题(共14题)

3.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5.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的呼应
D.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
6.
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级豪华渡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沉没。由于该船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一千多名乘客中有695人得救,当时这种先进的通讯技术最有可能是:
A.电话通讯技术
B.有线电报技术
C.无线电报通讯技术
D.电子信息技术
7.
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8.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9.
杜甫的诗以反映现实主义为特点,被誉为“诗史”。他的“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大文豪
A.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B.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C.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D.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10.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
A.雕版印刷术麻烦,效率低下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效率高
11.
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地送入太空,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
A.《史记》B.《汉书》C.《新唐书》D.《清史稿》
12.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13.
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l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l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拉马克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14.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B.进化论的提出
C.相对论的提出D.量子论的提出
15.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6.
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3.选择题(共4题)

17.

若△ABC的面积为8,则它的三条中位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blank#}1{#/blank#}.

18.

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秀秀同学通过正确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电压U/V

1.5

2

2.5

3

电流I/A

0.25

0.29

0.32

0.35

19.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
20.

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它条件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