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材料二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
材料一 重商主义学派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只有靠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应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强中央集权国家的实力。
材料二 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常常有人认为亚当·斯密主张的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越小越好,一个自由的市场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并让所有的人都能获利。“自由放任”的主张成了他的经济理论的标签,但这种说法过分简化了斯密的经济理论。实际上,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干预,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现代西方,斯密被认为是自由企业之父。
——摘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经济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实现均衡,危机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站在改良主义立场,想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只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或调节,便可以解决失业与危机。经过论证,他的理论被纳入了西方正统经济学的轨道,战后被广泛传播。影响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
2.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五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请说明与这一动机相关的社会背景。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4)根据材料五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五 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请说明与这一动机相关的社会背景。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殖民主义的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4)根据材料五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的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材料一 :

材料二 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的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的两项成果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这两项成果分别得益于哪种动力装置的发明?(2)据材料二,概括这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2.单选题- (共19题)
4.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
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打破了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
6.
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
B.英国订单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
C.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
D.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 |
7.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9.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
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C.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
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
11.
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 |
B.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 |
C.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 |
D.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 |
13.
(题文)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西班牙 |
B.葡萄牙 |
C.英国 |
D.荷兰 |
14.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5.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6.
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 |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 |
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
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
17.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A.促发英西战争 |
B.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
C.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
D.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
18.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
19.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
20.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21.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22.
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这说明胡佛总统
A.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
B.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 |
C.过度开支加剧了国家经济困难 |
D.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3.选择题- (共5题)
23.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
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④文明上网有益于身心健康
24.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理解正确的是(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良信息是毒害青少年的“沙尘暴”
③上网=游戏+聊天+网恋 ④文明上网有益于身心健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