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四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迷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2)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2.
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但科技的创新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请回答:
(1)列举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科学贡献及其产生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到了元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唯一的仕途之路,自然科学和技艺都受到了严重的贬斥。尊孔读经的人被称为“名士”,从事科学和技艺的人则是只有“雕虫小技”的“小人”——摘编自赵显明《试析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从14世妃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科学社团:意大利的西芒托学院、法兰西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柏林学院等。这些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吸引了大批的科学家,并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科学家在社会上地位达到了顶点,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摘编自J.B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三 英国教学家伊萨克牛顿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该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1726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从英国回国后,将其翻译成法文,从而使牛顿的物理学在法国得到史广泛的传播。请回答:
(1)列举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元明时期科学和技艺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近代科技兴起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的科学贡献及其产生的历史价值。
2.单选题- (共19题)
3.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
4.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人们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A.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
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
C.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
D.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
6.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
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
7.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8.
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
B.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
C.否定了君权神授 |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
9.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
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
C.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
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
10.
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自然法”、“自然权利”、“自然教育”、“自然秩序”等观念广泛传播。“自然”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倡导回归自然 |
B.上帝创造了自然法则 |
C.经济发展关注自然 |
D.自然科学革命的影响 |
11.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
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
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
12.
康德指出:“我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在此主张
A.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B.将经验转化为知识 |
C.对纯粹理性的批判 |
D.对实践理性的批判 |
13.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14.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据材料可知
时间 | 欧洲 | 时间 | 中国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
据材料可知
A.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 |
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
C.“西学东渐”历程开启 |
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
15.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
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
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
16.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小说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 |
B.印刷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 |
C.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商业化趋向 |
D.文学作品迎合市民阶层需求 |
17.
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 |
B.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 |
C.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 |
D.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 |
18.
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谓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
C.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
D.追求勾画精致 |
19.
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 |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
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20.
伽利略认为,在讨论自然界的现象时不应当从圣经的权威地位出发,而应当从明智、有理性的实验和必要的演示开始。因为,无论是圣经,还是自然界都同样出自神旨。这反映出伽利略
A.深受宗教的困扰 |
B.仍受宗教思想影响 |
C.对圣经不以为然 |
D.对科学持怀疑态度 |
21.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
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