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20分)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
(1)材料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积贫积弱”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王安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5)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该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1)材料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积贫积弱”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王安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中王安石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5)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该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改革或变法代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观点?这一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2.简答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25题)
6.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尚不成熟 |
B.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
13.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原因有
①“解负令”的颁布
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③“四百人议事会”的创立
④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①“解负令”的颁布
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③“四百人议事会”的创立
④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4.
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3.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
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
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
25.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
26.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27.
在梭伦改革措施中,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
28.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
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 |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
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 |
4.选择题- (共2题)
29.读问句,选择对应的答句(填字母)。
①What time is it? {#blank#}1{#/blank#} A. It's five o'clock.
②Where are you?{#blank#}2{#/blank#} B. Yes, it is ready.
③Is breakfast ready?{#blank#}3{#/blank#} C. I get up at 6:30.
④Is it seven o'clock?{#blank#}4{#/blank#} D. No, it's eight o'clock.
⑤What time do you get up?{#blank#}5{#/blank#} E. I'm in New York.
①What time is it? {#blank#}1{#/blank#} A. It's five o'clock.
②Where are you?{#blank#}2{#/blank#} B. Yes, it is ready.
③Is breakfast ready?{#blank#}3{#/blank#} C. I get up at 6:30.
④Is it seven o'clock?{#blank#}4{#/blank#} D. No, it's eight o'clock.
⑤What time do you get up?{#blank#}5{#/blank#} E. I'm in New Yor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