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农场的经营方式。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
——摘编自高步德、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对经济政策的认识。
材料一: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农村,圈地运动打破了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独立小农成批地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农场的经营方式。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制度创新虽然打破了旧制度,但是新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
——摘编自高步德、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在英国占居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资产阶级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对经济政策的认识。
2.单选题- (共8题)
3.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6.
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 |
B.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 |
C.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 |
D.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
7.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C.新航路的开辟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
9.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
B.官僚资本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发展 |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
D.列强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因 |
3.选择题- (共7题)
15.
近年以来,公益生活不断刷新大众视野。《喜马拉雅守护者》的作者蒋玲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西藏做10年公益,“换个活法”。在雪域高原纯净阳光的照耀下,蒋玲对公益的理念悄然转变,她认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种公益”,把自己管理好,乐观地释放正能量,就是在为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做出公益奉献。对材料中蒋玲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6.
近年以来,公益生活不断刷新大众视野。《喜马拉雅守护者》的作者蒋玲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西藏做10年公益,“换个活法”。在雪域高原纯净阳光的照耀下,蒋玲对公益的理念悄然转变,她认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种公益”,把自己管理好,乐观地释放正能量,就是在为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做出公益奉献。对材料中蒋玲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