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腾飞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944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对此你有何认识?

2.单选题(共9题)

2.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4.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5.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B.被誉为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6.
(题文)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材料中所给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C.宋词 唐诗 汉赋 楚辞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楷书
8.
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主要原因是
A.宋代山水如诗如画
B.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
C.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
D.人物、宗教画难以发展
9.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印刷术
B.指南针
C.丝织术
D.火药
10.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傩戏
B.京剧
C.元杂剧
D.粤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