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史学研究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
B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C |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D | 明朝实施“海禁”政策 | 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
A.A | B.B | C.C | D.D |
2.
1911年,美国联邦政府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垄断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材料表明
A.垄断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B.自由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
C.美国政府限制经济活动中的竞争 |
D.美国试图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运行 |
3.
有人感慨,到20世纪初,“其他农产品、畜产品和家庭手工制品等都成了中国重要的出口物。几乎每个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已与世界市场发生了联系”。这种“感慨”实际上是
A.民族企业市场扩大的表现 |
B.农民积极开拓市场的表现 |
C.传统经济难以为继的反映 |
D.传统农业继续发展的体现 |
4.
据台湾学者张玉法的《中国现代史》统计,1862一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类型有: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42、7、5、2 |
B.7、42、5、2 |
C.5、7、42、2 |
D.2、5、7、42 |
5.
晚清时期的买办,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居间买卖。上述材料反映出
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工具 |
B.买办出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条件 |
C.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
D.中国人以充当买办为耻辱 |
6.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 B.“一五”计划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人民公社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