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93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2.单选题(共5题)

2.
荀况说:“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韩非说:“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可见,二人在经济上均
A.主张重农抑商
B.强调农商并重
C.重视发展商业
D.主张弃农从商
3.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4.
南京国民政府将1929年以前半个多世纪实行的值百抽五关税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由值百抽7.5起,最高抽27.5%,1931年最高则可抽50%,1933年最高可抽80%。这一变化
A.有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
B.抵御了外国的经济入侵
C.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D.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
5.
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推行承包责任制
B.经济体制改革不到深入
C.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D.对外开放政策符合国情
6.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