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利用火药制造的火器,主要是燃烧性的,随后爆炸性的火器也得以大量制造和应用。到了南宋,更发明了管状火器,如绍兴二年(1132年),军事技术专家陈规守发明了火枪,把火药装在竹筒内点火喷射,这是设计管状火器的鼻祖。开庆元年(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在淮河一线作战,寿春府军民创造了一种叫做“突火枪”的火器,在竹筒内旋转火药后再安上子窠,用火药的力量把子窠喷射出云,子窠类似子弹性质,用石子、铁块等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后来把竹筒改为铁管哎呀铜管,叫做火铳。管状火器的出现,标志着火器制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弈。(宋代)在冶铜技术上,把五代时发明的胆水浸铜法普遍地应用于生产。继续推广用煤冶铁的方法,提高了铁的质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火器发展情况及推动火器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繁的战争和军事征服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焰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控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进步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北宋时利用火药制造的火器,主要是燃烧性的,随后爆炸性的火器也得以大量制造和应用。到了南宋,更发明了管状火器,如绍兴二年(1132年),军事技术专家陈规守发明了火枪,把火药装在竹筒内点火喷射,这是设计管状火器的鼻祖。开庆元年(1259年),宋军和蒙古军在淮河一线作战,寿春府军民创造了一种叫做“突火枪”的火器,在竹筒内旋转火药后再安上子窠,用火药的力量把子窠喷射出云,子窠类似子弹性质,用石子、铁块等制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后来把竹筒改为铁管哎呀铜管,叫做火铳。管状火器的出现,标志着火器制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弈。(宋代)在冶铜技术上,把五代时发明的胆水浸铜法普遍地应用于生产。继续推广用煤冶铁的方法,提高了铁的质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火器发展情况及推动火器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繁的战争和军事征服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焰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控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进步的原因及影响。
2.单选题- (共3题)
3.
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重人伦,轻自然 |
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
C.重科学,重实验 |
D.注重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 |
4.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
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 |
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 |
D.维护周礼,力图稳定统治秩序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