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91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2/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31分)安徽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徽商、徽学及小岗村名闻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山多地少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劣势。历史上,徽商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一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材料二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歙县篁墩,故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他们开创的经典理论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与这一理论密不可分。但是,这一理论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等,致使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在程朱桑梓之邦又结出了许多恶果。同为徽州人骄傲的胡适及其战友为此进行了猛烈批判。 ——摘编自《徽学研究》
材料三小岗村的传奇人物严俊昌这样口述自己经历的那段历史:“从1959年,我们这里就有饿死人的事情了……我再三考虑,究竟小岗走什么路能行?怎么救自己的命?我去找村子里几个灾荒年没有饿死的老头子。……当时有不少人咳得吐血,我也咳血,一咳嗽就吐血。他们讲,都饿得吐血了,要活命,只有分田到户。……”
当前口述历史方兴未艾,史学界有这么一种看法,认为口述历史是不能用的:人都有一种表演欲,这样说出的话,是很难作为依据的;有很多话不敢说,或因多种原因不愿回忆;时间久了,往往出现记忆性错误。……
——摘编自《口述历史》第二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条件,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的优越之处及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1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程颢、程颐及朱熹等人开创的“经典理论”是什么及其对徽州社会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及其战友进行的“猛烈批判”及其重大价值。(10分)
(3)依据材料指出小岗村村民开创的农村经济制度,分析口述历史具有的优势及其局限性,谈谈你对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的看法。(7分)

2.简答题(共1题)

2.
(13分)“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4分)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4分)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3分)

3.单选题(共13题)

3.
史载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说明(    )
A.春秋时期私商实力强大B.春秋时期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
C.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D.战国时期白银普遍流通
4.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唐朝时禁止城市商业B.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
C.“市易务”是市场管理的主体D.市场管理由中央直接控制
5.
在古代,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最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因丝绸之利日扩,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现象应发生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清
6.
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有时甚至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
C.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7.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质疑一切的情形可能发生在
A.古代希腊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8.
《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9.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用火炮抵御西夏的进攻B.阅读到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章回长篇小说
C.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D.阅读到大书法家苏轼写的诗词
10.
下图是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绘画特点是:
A.注重浪漫
B.注重神秘与简约
C.注重写实
D.注重意境
11.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C.《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楷书步入盛世是在盛唐
12.
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规律”是指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3.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14.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列各项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浪漫主义美术注重个人情感,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
C.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D.《格尔尼卡》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
15.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东坡全集》)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其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太史公书》B.《白氏长庆集》C.《梦溪笔谈》D.《资治通鉴》

4.选择题(共7题)

16.

1984年奥运会上,中国收获了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的成绩,请问中国一共收获了多少枚奖牌?

17.

阿姨有40个苹果和29个梨,请问阿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18.

阿姨有40个苹果和29个梨,请问阿姨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19.

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

20.

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

21.

选择合适的句子补全对话。

Amy: Where is my ruler, John?

John:{#blank#}1{#/blank#}

Amy: No, it's not in my pencil box.

John:{#blank#}2{#/blank#}

Amy: Yes, thanks.

A. Look, it's on your desk.      B. Is it in your pencil box?

2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