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
主要反映了( )
主要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 |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
C.人口膨胀的压力 |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2.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 B.重本轻末 | C.避战自保 | D.闭关锁国政策 |
3.
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
5.
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 1870年 | 1900年 |
企业总数 | 808 | 669 |
工人总数 | 78000 | 272000 |
钢铁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总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
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
6.
“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9世纪中后期 | B.19世纪末 | C.20世纪初 | D.20世纪30年代 |
7.
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年 |
B.1914—1919年 |
C.1927—1937年 |
D.1945—1949年 |
8.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
B.小荷才露尖尖角 |
C.忽如一夜春风来 |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9.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0.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2.选择题- (共5题)
11.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__________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员颁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